童心不改,快樂常在
生命總是從萌芽開始,在四季的變換中不斷輪回。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,孩提時代就像是匆匆一面
卻讓人終身難忘的春,連風(fēng)和日光都是輕盈又肆意的模樣。
如果你有一支畫筆,你會如何描繪孩童的模樣?是如蓮藕般肥嫩的赤裸手臂,還是比星辰更明亮皎
潔的雙眸,又或是能掬出一捧蜜的無邪笑容......
今天,研習(xí)社就帶領(lǐng)大家去古畫文玩中尋找答案。
清《五嬰浴戲圖》?賽克勒美術(shù)館藏
南宋?《牧童圖》?出光美術(shù)館藏
唐 周昉《調(diào)嬰圖》?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北宋 李公麟《麗人行圖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其實,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文化已經(jīng)給出了最好的答案——嬰戲圖。
嬰戲圖中嬉戲的孩童往往行為不一,穿著各異,但天真爛漫的笑顏始終如一。通過畫幅和器物承載
的眾多嬰戲圖,打破了時空的限制,將人們對于鮮活生命的熱愛和欣賞定格成了永恒的歷史記憶。
嬰戲圖中不乏一些在特殊時節(jié)繪成的,比如《百子嬉春圖》、《重午嬰戲圖》、《秋庭嬰戲圖》、
《冬景嬰戲圖》等等,幾乎囊括了四季。
嬰戲圖的背景選擇相當(dāng)自由,春夏秋冬、年節(jié)平時,孩童們的嬉戲是不挑時間和地點的。玩心一起
欄前無人在意的小石子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重要的游戲道具。
南宋 《百子嬉春圖》 故宮博物院藏
《重午戲嬰圖》(模仿大人行禮)
宋 蘇漢臣《秋庭嬰戲圖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宋 蘇漢臣《冬日嬰戲圖》?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對于古人來說,年節(jié)時的嬰戲圖其實還包含著更重大的意義——古人常會用嬰戲圖做節(jié)令畫中的年
畫,這是因為嬰戲圖本身畫面喜慶,很合時宜,同時,它也代表著人們對幼童健康成長、家族多子
多福的美好期盼。
我國的傳統(tǒng)游戲種類高達(dá)百余種,棋牌類游戲的影響尤其深遠(yuǎn)。透過嬰戲圖,我們能認(rèn)識到更多已
經(jīng)被現(xiàn)代人遺忘的娛樂項目。
北宋 蘇漢臣《嬰戲圖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元 《戲嬰圖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明 《嬰戲圖》 大英博物館藏
明 《嬰戲圖》?圣路易斯藝術(shù)博物館藏
清 《嬰戲圖·斗草圖》故宮博物院藏
貨郎嬰戲圖中除了天真爛漫的孩童,我們還能看到貨郎販賣的許多玩具。據(jù)學(xué)者研究,宋代時民間
已經(jīng)有了比較完備且豐富的玩具市場,甚至還出現(xiàn)了“專賣店”和“玩具一條街”。
北宋 蘇漢臣《嬰戲圖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《武林舊事》、《夢梁錄》等書中也記錄下了許多玩具的名稱,有些我們還能沖古畫中找到原物:
選官圖、檐前樂、粘竿、風(fēng)幡、絹孩兒、符袋兒、彈弓、箭翎、鵓鴿鈴、風(fēng)箏、象棋、竹貓兒、行嬌惜、宜娘子、秋
千稠糖、葫蘆、火齋郎果子、吹糖、糕粉孩兒鳥獸、像生花朵、黃胖兒、麻婆子、橋兒、棒槌兒、影戲線索、傀儡兒
杖頭傀儡、宜男竹作、錫小筵席、雜彩旗兒、單皮鼓、大小采蓮船、番鼓兒、大扁鼓、道扇兒、耍三郎、花籃兒、一
竹竿、竹馬兒、小龍船、糖獅兒、打馬圖、鬧竹竿
北宋 蘇漢臣《嬰戲圖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明 《貨郎圖》 大英博物館藏
或繪或描、或刻或雕,在能工巧匠的手下,原本場景紛繁、細(xì)節(jié)復(fù)雜的嬰戲圖被完美轉(zhuǎn)移到了器物
上,寄托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。
明萬歷 青花嬰戲圖圓盒 故宮博物院藏
黑漆百寶嵌嬰戲圖立柜?故宮博物院藏
清乾隆?剔紅百子圖寶盒 故宮博物院藏
清 紫砂嬰戲圖帽筒(一對)
清 粉彩嬰戲圖折口盆
清 粉彩嬰戲圖小花瓶
其實只要童心不滅,無論白發(fā)還是垂髫,都能帶著最爛漫的笑容,在天地之間自由馳騁、縱情高歌。